光明日报客户端10月29日报道我校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道内容如下:
在“行走大地”中擦亮党建品牌
不久前,在江西省庐山市气象局,一场特殊的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外成立了首个立足学生专业实习的功能型临时党支部。
江苏师大地测学院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始于1987年。多年来,师生们深入庐山腹地,对庐山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组成和生态植被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查研究,为当地气象和地质部门提供一系列决策参考。今年以来,学院更是将党建深度融合于庐山实习,把专业实习与庐山红色历史研学有机结合起来。
“从以往单一地开展科学研究,到如今借助庐山当地的红色资源,我们对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开展深刻的红色教育,大大提升了专业实习的深度与广度。”江苏师大地测学院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临时党支部书记徐璐说。
把临时党支部建设嵌入学生野外实习,支部书记在“田间地头”带领师生开展科研攻关……为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气候治理等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地测学院党委依托“双带”型支部书记的配备和培养,带领党员师生不断擦亮“行走大地”党建品牌。学院以系科班级、学科团队、项目团队为基础,基本实现了党支部建设类型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党支部政治引领、教育党员、制度落实、激发活力的主体作用。目前,学院党委已培育江苏省样板党支部1个。
此外,学院党委还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体制,持续开展“行走大地”主题党日和理论研学活动,开展“地理学先驱”红色寻访行动,举办“青春微讲堂”入党故事会,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分类指导,我们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确保各个党支部都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开展支部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堡垒。”江苏师范大学地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洁说。
被称为“种地老师”的江苏省样板党支部书记李建国,是江苏师大地测学院的一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李建国扎根“盐渍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一线,带领青年大学生围绕实验田的水土与植被要素监测,以“农场+基地+师生党建”的形式积极拓展实验的新项目、新课题与新任务。“近距离接触农业,培养和造就了我们支部党员师生深厚的三农情怀。”李建国说。
目前,李建国团队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承担了江苏省海洋资源科技创新项目、自然资源部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和盐渍土改良协同创新中心多项科研与地方合作项目。基于实验田的相关研究成果,团队已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通过在“行走大地”中持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江苏师大地测学院党委深入推进“双带型”支部书记的配备与培养,做到支部把关定向、班子带头打样、党员先锋领航。近年来,学院教师党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黄河下游的巴彦淖尔、东平湖以及长江中下游获取了累计长度超过500多米的珍贵岩芯样品和沉积剖面样品;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设立多个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测冰川区的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辐射等气象要素,分析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教师党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次赴帕米尔高原开展高原堰塞湖空天技术探测及流域水文水资源遥感调查,分析评估气候变化环境下的高原堰塞湖潜在风险及生态安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一篇大文章。依托‘行走大地’这一党建品牌的理念,我们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学院以及学校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江苏师大地测学院党委书记耿艳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通讯员吴向裕、李鹏飞)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40b12325c0a43e4bf39050dea4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