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号】让古籍里的家文化“活”起来 徐州学者主编《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出版

发布时间:2024-04-15浏览次数:10

  4月14日,徐州汉风号报道我校陈延斌教授主编出版的《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报内容如下:

让古籍里的家文化“活”起来徐州学者主编《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出版

  4月13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与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会上举行了由陈延斌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续编》首发式。煌煌80册图书,蔚为大观。

https://imgcdn.hanfenghao.com/3606_1713056877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陈延斌在江苏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

搜集家训珍本影印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更关乎党和国家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重要论述为培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指明了方向。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家训文献。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陈延斌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弘扬和文献整理。2016年,他申报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即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https://imgcdn.hanfenghao.com/2656_1713056877000.jp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1080x%3E/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两编80册

  陈延斌团队历时8年,对当前存世的家训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摸底调查,理清其存世数量、收藏状况、著录情况,并对所见版本进行梳理、分类、研究,遴选底本,撰写提要。

  由于所选底本散藏于各个藏书机构和单位,底本搜集成了重中之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生训介绍,出版社第一时间将这一工作列入社内重大项目,抽调有相关学术背景及丰富出版经验的专业编辑团队,配合开展底本搜集。该项目先后使用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几家藏书单位的文献。

  2019年,《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30册出版,共收录影印中国历代传统家训文献126种,所收每种家训均撰有详细的提要。今年3月,《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续编》50册再次出版,共收录影印传统家训文献118种。

  “书中的珍稀文献较多,亦不乏家训汇辑本,又收集了大量的谱牒家训,不拘篇幅长短,重在教化理念及其价值。”廖生训表示,“一套好的书籍,是能够经过时间的沉淀而长盛不衰的。我们相信这套书能够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据悉,由陈延斌组织整理的《中国传统家训文献集成》书稿也已完成,全书约1200万字,将历史上重要的家训典籍进行汇编点校,目前正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洽谈出版事宜。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续编》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对一代代中国人来说,教从家始、家齐而国治的理念始终是家国情怀形成和巩固的指导。”陈延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研究传统家训30年,深为先人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感动,它们风格不一,内容有别,但各有其积极的借鉴价值,永远给人一种常读常新之感。”

  2003年,陈延斌与徐少锦教授合作,撰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家训通史《中国家训史》。陈延斌介绍:“家训也称家诫、家范等,如果广义上看,自从产生了家庭,就有了家训教化。”

  中国传统家训生发并服务于大家族制,对整个家族的绵延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到了现代,家庭结构逐渐呈现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生活在小家庭时代的我们,该如何传承家风?

  对于记者的疑问,陈延斌解释:“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都有其续存的合理性,并与现在、未来的走向紧密相随。优秀传统家训对今天的家庭建设仍有积极的价值,但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家庭发展、家庭教化相匹配。”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两编80册

  “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然而现代教育绝不仅仅是家庭这一平台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新媒体等多方资源优势,共同促进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转型。”陈延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做起:“一是怡养涵育,让地方家训文化资源成为新型家训文化培育的沃土,因为地方乡贤的家训家风资源是当地百姓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伦理规范的长期积淀和文化标识,更易被百姓认同、践行;二是以身示范,让家长成为新型家训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与子女教育的榜样;第三是日常养成,将新型家训文化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今天我们研读传统家训,目的是以古鉴今,传承中华民族这笔传统文化遗产。”陈延斌强调。(记者 张瑾 摄影报道)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rmt-wap.hanfenghao.com/news_details.html?from=iosapp&id=1175199&userId=not_login&timestamp=1713141182149



快速链接

电话:0516-83656072

邮箱:xcb@jsnu.edu.cn

邮编:221116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