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4月12日报道我校西部支教,报道内容如下:
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持续为西部地区“送教送培”——
跨越山海,助力振兴
■本报通讯员殷子钰 吴向裕
不久前,江苏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青海支教团正式开始了一个学期的支教之路。18名支教团成员心怀热爱、跨越山海,从五省通衢的江苏徐州来到海藏通衢的青海海南州,接过支教的接力棒,奉献西部,挥洒青春。
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主动开展教育帮扶,在教师培训、志愿服务、公益支教等方面全方位对接西部教育薄弱地区,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耕基础教育,开辟教育援疆新通道
“以往在给学生讲复数题目时,用的是传统的分母实数化的方法,学生往往感觉复杂难懂。现在高校专家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讲题方法,学生们很受用。”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教师董彩在线上聆听了由江苏师范大学开发的教师培训课程,获益匪浅,立刻开展了教学反思和创新实践。
一个江苏的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缘何在数千里之外的新疆昭苏受到欢迎?2018年,为了提升当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江苏师范大学把早前为泰州教育系统开发的“泰州教育生活云”网络培训平台引入昭苏,致力于解决当地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目前该平台已全面服务于昭苏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惠及当地一线教师3000余人。
“实现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在西部。这个培训平台能在昭苏落地开花,得益于它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长期科研攻关,我们目前已帮助当地有效破解了基础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等难题。”平台主创团队负责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魏本亚表示。
借助该网络培训平台,江苏师范大学广泛开展教育对口援疆,使得一大批当地教师与江苏的高校专家、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建立了联系。“两地教师在云端共同备课、开展教学设计和科研辅导,这对于两地基础教育发展也是一个交流反哺的过程。”魏本亚说。
加快推普教学,教育振兴带动产业振兴
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江苏师范大学”已经成为村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该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师生们来到这里后,通过入户调研的形式开展普通话示范教学。志愿者们耐心帮助村民纠正发音,帮助村子发展文旅产业,努力讲好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语言学教师团队通过语言文字建档、普通话教学培训和评估验收等工作,帮助西部民族地区青壮年跨过生活和就业上的语言难关,加快致富步伐。
“会说普通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来说意义重大。我们把科研工作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江苏师范大学语言学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说。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青壮年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实践团师生选取了应聘、购物、餐饮等日常生活场景,编写实用教材《最简实用普通话100句》,目前已编写傈僳语、彝语、维吾尔语、纳西语、藏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版本,帮助3万名少数民族青壮年打通语言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产业振兴。
支教+思政,演绎苏青两地“山海情”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当地第五民族高级中学的国旗护卫队远近闻名。该校国旗班由来自江苏师范大学青海支教团的刘慧承训,在江苏师范大学升起的五星红旗跨越山海,多次在这里升起。
刘慧是海军某部队退役士兵,2021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连续两年参加青海支教。支教之余,刘慧发现第五民族高中的国旗护卫队专业水平有限,于是他立即向学校申请,重新组建国旗班,并担任国旗班教官,为孩子们手把手训练。在同德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刘慧和孩子们还应邀参加开幕式并承担升旗任务。
作为江苏省对口援青参与单位,自2015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先后选派研究生189人次到海南州开展支教。来到这里后,研究生们把学校所学的前沿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与一线教师深入探讨教学方法。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他们还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师范大学还探索成立研究生青海支教团临时党支部,引导青年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始终立足师范教育本色,全方位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努力展现教育强国建设之江苏作为,让办学成果惠及更多少数民族群众,促进东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表示。
报道网址链接:
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28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