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影响心灵,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当具备敬业、奉献的精神,用细心、热心、爱心和耐心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
石枫老师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秉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以良好的言行在科研、生活等多方面感染着自己的学生。
结缘化学勇攀科研高峰
在常人眼中化学是一门离生活很遥远的学科,但它却为石枫老师开启了一扇大门,带领着她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观察和认识大千世界。在石老师的眼里,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钢铁的生锈、食物的消化、酸奶的发酵……由于受到化学老师的熏陶,再加上自己本身对于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石枫老师便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
化学是一个实验学科,不付出实验、不付出时间探索很难获得成功。在读博士做课题研究期间,面对实验室仪器使用紧张的情况,石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加快课题研究速度,常常是在晚上十点多,别人都离开实验室后她还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做测试,这一做有时便是整晚。这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染着她的学生们。
科学实验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石老师认为只要坚定地探索下去,通过一步一步地积累,课题终会有所突破。就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石老师一直从事着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串联反应和环加成反应来构建手性杂环骨架的工作,为手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为发展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杂环构建方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年来,石老师在SCI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5100余次,有10篇论文先后成为ESI高被引论文,个人H指数达到40,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她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1811177的文章入选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的专刊,由于她取得的突出的科研成绩,荣获2015年度Thieme化学期刊奖和2016年亚洲核心计划报告奖等2个国际学术奖,并受邀赴新加坡、日本、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进行讲学。2016年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言传身教以德育心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以良好的道德言行去教育和感染学生。石枫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面前做出了表率。
石老师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归来之后,为了能够尽早开展科研工作,她回国后顾不上休息,就带着学生加班加点组建实验室,马不停蹄地教他们查文献、做实验。面对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目标,石老师一直鼓励他们,指引着他们:“化学的英文是chemistry,拆开来是“chemis try”,化学就是尝试。困难总是会有的,但是先要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为探索课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工作。”在石老师看来,教师这一职业应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先得培育学生们在各方面的品质,而后传授知识层面的内容。”石枫老师说。
例如,2013级化学专业的周璐佳同学从进入石枫老师课题组之后,追求科学的强大动力鞭策着她奋发进行科研实验。她高效地完成了石老师给她的两个不对称催化合成方面的专业课题,这两个工作都以周璐佳为第一作者发表在SCI二区TOP刊物上,总影响因子达到10.5,甚至超过许多985或211高校对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而此时的她还只是一个本科生。由于她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她带领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过关斩将,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她的本科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二等奖,她本人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跟随知名学者攻读硕士研究生。
周璐佳只是石枫老师培养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代表,在石老师的培养下,还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她的研究生中有90%以上毕业后都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近五年指导的研究生中,由于他们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有12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有6名学生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顶级刊物《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学术论文共7篇。
石枫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背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生活中,石枫老师能够统筹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将自己的孩子当成好朋友,每天下班回家,她都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今天有发生什么趣事,或是近来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在节假日期间,石枫老师更会抽出一些时间,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郊外散心。但有的时候,由于课题困难,进度紧张,石老师不得不将工作带到家里,这就少了一些与孩子沟通陪伴的时间。“孩子有时看着坐在桌案前认真工作的我,他也会拿起一本书专心读起来。”石枫老师说。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这样有意无意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便融入孩子的心灵,为孩子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于教学、于科研、于生活,石枫老师便总是这样以身作则,以大写的担当,撑起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情怀。
(严旻雪、姜霞、倪志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