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记我校陈延斌教授的科研理念和实践

发布者:薛香红发布时间:2017-02-25浏览次数:913

  

        家庭与家风,两个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到暖意并且心生敬畏的词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成为热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等多位代表联名递交了一份提案,就加强家庭与家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而这样一份“带着温度的提案”,源自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的一封建议信。

学者:从书斋到家国

       来到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建议信的作者陈延斌教授。“抱歉,让你们久等了!”陈教授满怀歉意地说,刚忙完学生的论文预答辩,就匆匆赶回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他面容和蔼,一副儒雅的谦谦君子风范。

环视陈教授的办公室,柜子里、茶几上堆满了书,书桌上是他正在主编的《中华十大家训》。墙上挂着“俯仰天地”的书法作品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放着一盆君子兰。目光移到书柜顶部靠里侧的地方,几块荣誉奖牌交叠放着,隐隐约约能看见落款为中央文明办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字样。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我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陈教授的话将记者的目光拉了回来,“尤其是传统家训文化。”陈教授介绍说:“家训,主要是家长、族长对子弟、家人、族众有关睦亲齐家、立身做人、修身处事的教诲训示,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劝喻。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家庭、家族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家训教化、家风陶冶关系到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今天的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和人生的学校,所以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仍是要着力做好的重要工作。”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几十年来,心怀家国的陈教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应我们要求,他简要介绍了目前他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的有关情况。他说该项目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编纂《中华家训文献集成》;二是完成“培育时代优秀家风对策报告”。他认为,“要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注重家教家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更加接地气了; 要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孝亲敬长,齐家睦邻,诚信友善,我们的社会风尚就会变得更好了。”

       如今,“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问题日益突出,父不慈子不孝、家庭暴力、婚外恋情等违法悖德社会现象也屡见不鲜。谈到这些社会问题,陈教授充满忧虑:“归根结底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他说,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人口迁徙,加之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家庭美德的滑坡和优良家风的衰落。基于此,他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了《关于加强家庭建设的若干建议》,刊登于今年第123期的《人民日报内参》。2月25日,在参加中宣部、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经验交流会上,陈教授就建立江苏省家庭家风建设研究机构、整理编辑江苏历代名人家训、制订江苏家庭建设实施意见等写成了建议,交给省委宣传部王燕文部长。当天,王部长就逐条作了批示。几天后,在王部长赴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前一天,她又建议陈教授将部分内容修改为会议提案,于是关于制订《家庭法》、加强家庭建设的两个提案被带到了人大会议上,并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有温度的建议”。

付出:从理论到应用

       人文科学研究不应囿于书斋,更应该走向火热的生活——这是陈教授始终秉持的理念。他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内参》和两份提案,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帮助多地推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和家风建设活动。徐州市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实验和“最美家庭讲好家训”活动、沛县的“好人建设”主题教育、海门市核心价值观基层实践、洪泽县“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系列活动等等,都凝聚着陈教授及其团队的心血与汗水。

       当谈起这些“接地气”活动时,陈教授如数家珍。他介绍,与徐州市教育局、文明办合作开展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徐州市文明办、徐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出文件、召开会议,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推广实验研究成果;2008年11月,在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国伦理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上,研究成果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成果“为青少年道德养成探索了一条可学可鉴、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沛县县委合作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做好人、做好官”在沛县蔚然成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都专题报道了沛县经验,省委书记罗志军还作出推广批示。这些让陈教授感到十分欣慰,他笑着告诉记者,活动开展之后,沛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好人善举,短短三年间就有9位国家级好人、112位县级以上好人受到表彰,社会各界参与活动人数多达80万人次。在这个广受好评的项目背后,离不开陈教授和其团队的辛勤付出: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组织编写《沛县好人故事》乡土教材、参与修订“好人沛县”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策划活动方案和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好人沛县建设”研讨会等等。目前,洪泽县开展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也正在陈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向纵深发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都介绍了洪泽以优良家风促党风政风民风建设的经验。

     “一部分学术研究要在书斋里完成,而一部分则要走进生活中做。”当谈及做这些项目的原因时,陈教授这么回答记者:“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研究、传播伦理学的知识,更要求努力践行。要更好地发挥伦理学学科的作用,研究就不能只在书斋里,而要与现实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养之,又累善以滋养之。为人师者的陈教授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在洪泽县举办的家训演讲大赛中,有一位参赛选手这样说:“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对自己的家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我在听别的参赛选手说他们家风的时候也感触很深,尤其是孝道家风,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很好的弘扬。” 驻足于洪泽县社区的家训墙前,漫步在家训长廊中,记者被一幅幅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的壁画、箴言吸引着,更被其所传递出的精神感染。情景剧、家训演说大赛、歌唱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每个洪泽人都如沐春风,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对此,陈教授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些活动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善”等观念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优良家风的作用和家庭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显然,这是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期盼:从家庭到社会

       怎么使社科研究更接地气,更好服务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也是陈教授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问题。他主持的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也都力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实效性对策,这成为他带领团队几年来努力推进课题实证探索的动因。弘扬中华优秀家训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以家风建设助推党风政风民风建设,陈教授带领团队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有了徐州、沛县、海门市、洪泽县等地实证研究的宝贵经验,陈教授决心使课题的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实践指导作用。近期,陈教授正积极推动由江苏师范大学、省文明办和省妇联共同组建“江苏省家庭家教家风研究院”,以此来汇聚学者智慧,让论文变文件,使课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

       陈教授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告诉记者:“跟着陈老师在洪泽县开展家风建设活动,让我走出了相对闭塞的书斋研究环境,实践出真知,我找到了很多以前找不到的答案,也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研究在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也看到了我们搞研究的现实意义,更相信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对社会有用的。”

       徐州“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的活动在全国备受好评,“讲+演”的新模式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良好家风的精神力量。近日,我校以“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为主题的“我的家训故事”征集活动也拉开序幕,号召全校师生将家训写下来、挂出来、记心里,分享家训故事,传承优良家风。陈教授对此十分赞赏:“我觉得我们学校现在搞的家训故事征集活动非常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有文字传承的,有的是父母以身示范的,这些家训对人的成长,特别是为人处事品德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月的校园里,家训征文热潮也如盛开的百花,美好而热烈。同学们非常乐于谈论这一有趣的话题。因此,利用征文活动寻找精神力量,引导同学们认识与思考时代家风家训如今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家训故事”征集活动的开展也对我校的学风党风政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外面搞家风家训的实证研究,也应该在我们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传承家训培育家风的良好氛围,通过‘我的家训故事’活动,与大家分享家里教化自己的经验和故事,使大家共同受到教育,同时也借此感念父母的养育教诲之恩,这是增强与父母感情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陈教授希望大学生们认真研究我们民族优秀的家训文化,他认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教科书,是我们的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家文化,培育时代优良家风,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努力做的事情,要将这一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在治学的道路上,陈延斌教授走出书斋勇于实践,打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写这篇稿件的时候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眼前浮现的是他所做的应用研究:小城、百姓、基层活动……这些象牙塔里看不清楚的风景,在陈教授眼中,却是搞社会科学研究最要紧的实在。“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在结束这篇采访稿的时候,想起《朱子家训》的这几句箴言,更加体悟出陈教授矢志不渝的治学理念,更能感受到那一份心存家国的学者责任和浓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