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增 | 治学严谨 无限热情

发布者:赵悦发布时间:2019-10-23浏览次数:580

不大的文献室,左右两面墙是贴墙而上的书架和铺天的古文献资料,零零散散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又被一堆又一堆未拆封的书切成更小的碎片,古籍的墨香中,有一儒雅的教授坐于其中,他便是王立增教授。


从唐宋词到唐乐府

每每上课,王立增老师在分享自己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时,总会说是从背《唐诗三百首》开始的。“学习古代文学时接触最多的其实就是唐诗……我们那时候网络不如现在发达,我空闲时间没别的事做,就是拿着本书阅读。当读到一些作品时,就觉得人家写出了我们有想法但是说不出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奇妙,也逐渐演变成了兴趣。”兴趣为王立增老师打开了文学的大门,引领着他一路从本科的汉语言文学,到研究生的唐宋词,到博士的唐乐府,在文学研究的路上一路策马奔腾。

兴许是因为热爱,王立增教授对自己的专业问题总是掘无止尽。他在知网上发表的博士毕业论文是论文《唐代乐府诗研究》,对此的研究可谓是非常透彻。对于唐乐府和汉乐府的区别问题,他也有着独到且专业的看法:唐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汉代与魏晋南北朝乐府诗都是民间乐府诗。唐代乐府诗特点是运用文人写作技巧和重要题材、反映现实的精神进行创作,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汉代乐府诗,但是作为文人乐府诗,他有自己的发展。

钻研古文的教授常会给人一种封闭性创作、“老学究”的刻板印象,但王教授绝对不是这一类。他在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也不忘与他国学者交流学术。2014年,王教授参加了台湾辅仁大学举办的古典诗词教学国际研讨会,参与会议的除了中国学者还有日、韩学者。当问到中国学者与日、韩学者有哪些区别的时候,王教授感慨道国内学者的研究优势主要在文献资料的丰富,但日韩学者对作品本身的解读理解更加地细致深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不可将历史留下的如此多资料徒留其内容。“研究中国诗歌时,我们要尽量使用本土经验,用直觉感悟诗,而不是像西方那样把作品抽象化。

王教授个人的古代文学研究成长之路让我们惊叹,不仅叹其深刻的学术造诣,更感于他多年来一如往日的热情澎湃。始于兴趣的坚持,对他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以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王立增教授的授课风格是庄重严肃又不乏幽默风趣,课堂互动极为活跃,他的学生表示每节课都能满载而归。

平日里,王立增教授很喜欢给推荐一些专业性书籍给大家阅读。提及大一学子因为刚从高考中解放,很少有会静下心来仔细研读的问题,他会先让新生看一些同一时代的影视作品,以此引起他们对于这一时代文学作品的兴趣,然后再给大家布置一些用来拓宽知识点的书籍,这样大家就能读的更起劲一些。

同时对于当下争论最多的文学史的教学应该偏“史”还是偏“文”,王立增教授有着自己的考量:“目前我们附带文学偏重于给大家讲文学史、文学概论问题,这对大家了解文学整理脉络有很大的帮助,但大家对古代作家、作品的看法获得的是‘二手经验’,大多是文学史告诉我们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因此我特别注重提倡大家读原典,应该把经典作品在大一大二时做到精读,从而获得自己的一手经验。否则大家对原典的理解越来越少,自己阅读感悟也得不到什么提升。”

但是原典大多距今遥远,学生对于其中的语句很容易读不懂,也会因为没有时代背景的概念而无法感受到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感情。所以王立增教授表示,同学们阅读这些古代经典原作的时候,是需要得到老师的引导的,他会给同学们开列书单,一步步,由浅入深,不至于同学们一开始读就失了兴趣。

相较于如今教学上整理历史脉络的强行被学习,王立增教授认为,考虑到他所教的学生大多是师范生,将来多是当中小学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

王立增教授在《挖掘诗话词话资源,彰显古典诗词本色》的教学反思中提到:现代学生因为习惯了应试教育凡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思维,在面对没有固定答案的词话诗话时常常不知所措。为此,王教授分享了指导学生时针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读古代文学的作品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有一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有时候不用说出来,但一定要有所想法。”

王立增教授一直鼓励同学们要基于自己的经历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折服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所谓“文本解放自由”,莫过于此了。


师生为友,以言促教

王教授在2018年被评为“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老师”,这与他平时很喜欢与学生交流是分不开的。对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教授一般会在大二大三就给学生做好规划,定好目标方向,这样对同学开展研讨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会显得过于仓促。同时,同学们一般也应当对研究的方向有所基础,一般是教授本人的子项目,既方便老师统一指导,又便于同学们资料共享。

作为文学院的研究生导师,王教授不仅指导了许多学术科研项目,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与学术研究,当提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时,他认为自己是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学生的研究项目结合起来,学生项目相当于老师的小分支。王教授主要研究汉唐乐府诗,给学生设计大创项目时,他一般会从乐府诗中找一些子项目、小项目。“指导学生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思考提升,可以很好得做到了以言促教。”

他认为,这样规划的的好处一来是老师对这些比较熟悉,指导方便,二来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前沿。王教授这几年每年都有指导的学生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创项目,他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他的做法是相当正确的。

多年来,王立增教授在教学育人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他已然不仅仅是个学者,不局限为一个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下,王教授积极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育人模式,不怠于学术,不疲于育人,以兴趣为引,以言促教,这便是王立增教授的教学之道。


(刘畅、魏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