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国 | 勤以养德,诚以待人

发布者:刘洁发布时间:2019-08-04浏览次数:1482

“这边办公室该清理出来啦。”“对,电视待会儿到时间该打开了。”“这个菜这样做……”白色的厨师服,带有折痕和调料的围裙,宽厚的身躯,这样一个身影在五食堂里来回穿梭,反复叮嘱,他步伐矫健,眼到之处皆停顿几秒,仔细监督着食堂的各项运转,而那挥动的手上还留着尚未来得及洗净的面粉。

或许你曾与他擦肩而过却并无印象,可五食堂井然有序,口碑良好的背后,少不了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五食堂主任刘保国,秉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宗旨,他用点滴细节汇聚成了温暖师大的动人力量。



以身作则学无止境

在师大参加工作四年后,刘保国就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食堂主任,那时,他还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如今,他已经连续担任了24年食堂主任,也已陪伴师大师生们走过了28个春秋。工作经验丰富的刘保国谈到食堂运转相关事宜时强调:“要管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熟知熟会。”他认为,管理员工就是要聚起大家的心,“以心感人,以行动人”,“大家看我做得好了,才更不敢放松。”其实初上任时的刘保国也有过困惑和迷惘:自己应该怎么做呢?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作为食堂主任,他是全体员工的“镜子”和“旗帜”,所有人都以他为方向和标准。自此,他每天晨兴夜寐,如一颗“螺丝钉”,食堂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并且从不间断,从不懈怠。在他的管理下,食堂业绩亦蒸蒸日上。

为了保证食堂一日三餐能够有序、安全地运转,刘保国每天早上四点进食堂,晚上八点出食堂,这也使他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刘保国的儿子如今是一名大三学生,当年儿子高考,他本打算送考,但最后仍选择坚守在岗位上,未有过一丝懈怠。谈到当初患脑梗住院的父亲,他面露愧疚之色,“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值守,却从未安排到我,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忙。”家人对他工作的支持,是他奋力前进的最大动力。

以食堂为家二十八载,饮食也深深融入了刘保国的生活,在他心里,饮食是一种文化与艺术。为了不断学习,他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取得行政管理的大专证书,而后又到南京财经大学取得餐饮管理的大专证书。机缘巧合下,今年刘保国通过同仁介绍去到了扬州大学,深入学习餐饮理念、管理等相关知识。这期间,他也学会了资源共享。“徐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大学几个烹饪协会和我们创立了一个微信群,有了好的资源都会互相交流,各自取经。当然我们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向更优秀的靠拢,弥补不足。”学以致用,滴水成河,现在五食堂的营业额已是以往的三至四倍。

“人管好,事做好。有舍才有得,就这么简单。”刘保国颇为自豪地说到。兢兢业业、不断学习的他也许正是靠着这句话,踏踏实实地走过了二十八年的工作时光。



以情感人,严慈相济

刘保国对待员工一直尽心尽责。生活上,员工家里若有困难,他一得知,便会组织起内部捐款,他也会亲自上门探望。他认为,解决员工身后的困难,才能使员工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工作。每天在岗时间都超过在家时间,在他心里,食堂就是家,他动情地说:“员工于我就像家人。”生活窘迫的员工杨双全初来乍到时,什么也不懂,在刘保国的逐步指导与关心下,这个年轻人在餐饮制作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而今他所做的瓦罐汤已成为五食堂的招牌菜品,获得诸多学生好评。因为心存感恩,杨双全至今亲切地称呼刘保国为“叔叔”。

在工作上,刘保国不光会鼓励员工参加技能比赛,还会组织员工培训,促进大家互相进步。“或许大家文化水平不高,62个人有62条心,但我拿出我的心与他们坦诚相待,他们自然会回报他们的真心。”他吐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支团队就是我这样培养出来的。”如若员工在工作上犯了错,刘保国便会陪着他反复找到错因,批评指正。有时他会亲自在“剩菜区”观察同学们所剩菜品情况,若发现剩余太多的菜品,他还会亲自品尝,找出问题,并在工作间隙及时与厨师沟通,让他们认真改进。平日里,他还要求员工们保持“微笑服务”,对“食品安全”的强调更是一日不减。

五食堂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经常承包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的“外卖”,为老师与同学们配送餐品。同学和老师们口口相传,便有了如今五食堂的好名声。每周例会、调节纠纷、及时沟通……管理活动,没有哪个团队的成功是可以轻松取得的,而五食堂全体员工在他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把最好的工作状态留在了师大。

工作上严格要求员工,生活上温暖关心员工,这些便是刘保国带领团队的成功之道。而带好团队的最终目的,便是真正做到“服务育人”。作为后勤的一份子,刘保国力求要让苏师学子对母校留下美好回忆,让他们记得大学四年中除了老师的关心,还有后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以生为本 推陈出新

把前来就餐的学生当作家中亲朋招待,这是刘保国的待生之道。从最开始的大锅菜改为现在的小锅菜模式,为的是学生不论何时来,都有新鲜可口的饭菜。“我们不图省事,争取把饭菜做到自己喜欢吃,才能给学生吃。五食堂要让学生感到温暖。”

考研复习期间的凌晨,总有学生抱着复习资料在五食堂外学习,刘保国发现后便请学生进食堂学习。起初学生还不好意思,但最终在他的热情邀请下抱着资料坐在了就餐椅上。自此,凌晨的食堂成了自习室,学生们也有了温暖的学习环境。五食堂的墙上挂满了一长排红色锦旗,每一个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次,许多学生正在帮法学院一名患急性白血病的同学组织募捐,刘保国看到后捐了500元便悄悄离开,待被追上的学生询问时才回答:我仅是一名食堂员工。这就是法学院相赠的一面写有“言传身教、大爱无私”字样锦旗的由来。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刘保国也把创新理念源源不断地融进五食堂的发展过程中。“在淮扬菜独占鳌头的江苏,五食堂的目标是将现有菜色做出特色,而后在这方面进行引导,依据时节推出新菜品。”他介绍道。以五食堂在清明前后热卖的青团为例,用青菜汁倒入面团揉成的一颗颗形状可爱的青团配合软糯甜腻的豆沙,很快便得到了学生的青睐,也推动五食堂树立起自身品牌特色。

2016年5月,刘保国在五食堂主办了第一期“厨艺课堂”教授学生制作美食,至今已成功开展了十一期,教授的种类繁多。这个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饮食制作、提升厨艺的同时,也明白了劳动不易的道理;此外,他自2015年实行的食堂意见簿措施也是五食堂的一大特色,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吃、想吃的菜肴名称写在上面,食堂厨师便会尽力满足学生的“馋念”。意见簿变成点菜单,也引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诸多媒体报道。“要留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刘保国开玩笑地说道。




既暖胃,又暖心,刘保国使五食堂成为了师大师生的另一个家。

第七届烹饪大赛热菜组“金奖”、江苏省伙专会“服务明星”、江苏师范大学“敏行奖”先进个人、“最美后勤人”、“全国百家好食堂”、“先进班组”……这数不尽的荣誉,全部化为了刘保国不断前进、服务育人的动力。“在生活中学习”,“学有所获”,“快乐工作与生活”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几个词。学习与工作组成了他的生活本身,他身影忙碌,只愿为每个师大人制作美食,提供家的味道。


(叶嘉欣 范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