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平 | 步履不停的“丝路行者”

发布者:江咏琪发布时间:2019-05-06浏览次数:676

  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92个集体和695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797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在那份代表全国劳动者最高荣誉的表彰名单上,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师,“一带一路”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沈正平教授。


  沈正平1979年9月就读于现江苏师范大学,毕业留校执教至今。期间,先后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近10年来,曾赴境外近10个国家和地区1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从事高校工作近40年,一直致力于经济地理、区域经济以及城乡规划等专业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继于1990年、1996年、2002年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2006年被确定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05年、2006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区域政策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2014年被确定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首席专家。此外,他还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学术职务。

  多年来,他摆正教学与科研关系,选准科研方向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为学校科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全校极少数连续多年出席迎新春座谈会的突出贡献专家代表。在近10多年期间,他主持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重点)、1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重大1项、重点3项)。科研成果获得10多项省厅级以上奖励,包括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应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苏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在专业权威和核心期刊及主流媒体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6份调研报告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长期的学术积累,使他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等理论探索以及苏北、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等实证研究上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科带头人:立足区域,走向国际


  作为负责学校承建的近10个省级学科、科研和智库等平台建设的带头人或首席专家,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表见证了他的忙碌。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和研究中,沈正平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影响。“我们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那就是要立足于徐州,立足于江苏,立足于淮海经济区,从区域层面来研究‘一带一路’如何推进问题。”在近五年的研究中,沈正平将这种想法逐渐变为决策咨询建议,对于所立足的区域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如何通过“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资政报告。他去年提交的研究成果:构建“一体”主导、“两翼”驱动、“多节点”支撑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推动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沈正平又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来,我们紧跟‘一带一路’发展历程,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水平在逐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学科角度来看,我们以前偏重于研究国内周边区域,现在我们已经转向了国别和国际区域。我们的学术研究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认知。沈正平从时间、空间、领域、性质四个维度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诠释,并对于如何全面提升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定位给出了独到见解,交出了一份有新意的答卷。这些理论成果被刊登在《新华日报》上,部分成果作为内刊发表,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躬身实践者:知行合一,步履不停


  2015年,沈正平担任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身份的转变使他觉得任重道远,这意味着他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地方发展中落地生根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在采访中,沈正平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调研。去年,为了做好省发改委的两个委托课题,他带领团队前往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云南、贵州、新疆等近10个省份和江苏13个省辖市进行调研。对于承担省委宣传部“四个十”(十县十镇十村十企)中的睢宁县沙集镇调研,更是细致入微,他们采取地毯式调研方法,逐村逐企、挨家挨户走访考察,驻镇调研一呆就是一个星期。前不久,他又带领团队在连云港开展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蹲点式联合大调研,对连云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实践探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在沈正平看来,调研对于形成研究报告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工作。调研不实,就拿不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调研之路并非光明坦荡,偶尔也会荆棘丛生,对于其间辛苦劳累,他却显得云淡风轻。

  步履不停间,沈正平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将这些积累用来服务地方决策咨询,这就形成了由理论指导实践,再有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的良性循环。2014年他受聘徐州市政府参事,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为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他与团队撰写完成的《关于加快苏北地区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苏北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调研报告》分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集结出版的专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苏北发展》《地域主体功能区理论方法实证》分获三等奖、二等奖。一些青年教师凭借这些省级奖项,获得了相应的学术认可,得以入选更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进行深造,为苏北地区、淮海经济区、“一带一路”研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追梦人:点亮灯塔,照亮航路


  沈正平从教近4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对学生谆谆善诱,认真负责,德育满园桃李。

  他总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且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谈话过程中,沈正平提及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研究生——翟仁祥。在指导翟仁祥读研中,沈教授为这位学生的刻苦努力而暗暗欣喜,同时对他力求尽善尽美,甚至与翟仁祥一起熬过许多不眠之夜来言传身教。付出终有回报!,翟仁祥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到淮海工学院任教,工作十分突出。后来取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这些成就的获得与沈教授的细心教诲和严格要求分不开,更与沈正平的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分不开。

  沈正平也时刻思考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的持续发展。他先后前往加拿大、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美国、乌克兰等多个国家交流学习,在被问到这一段游学经历带给他的感受时,他回答道:“和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对提高我们的国际化水平和培育国际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投身“一带一路”研究后,沈正平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一直致力并努力于利用这些国家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扎根三尺讲台的几十年里,沈正平就像一座矗立的灯塔,为学生成长成才照亮前行之路,助力实现出彩人生。

  采访最后,他为师大学子提供了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公式:勤奋+坚守+目标,并对师大学子提出了“做人和做事不能偏废”的殷切期望,这些都是他长久以来坚持并践行的。学科带头人、躬身实践者、教育追梦人,沈正平教授以多个角色向我们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含义,也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增添了新的意义。

  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育人初心始如一;一带一路,建言咨政,服务特需显担当。追梦人、实干家,他是步履不停的“丝路行者”。

作者:大学生通讯社 | 杨婷 江小轩 徐逸凡

排版:大学生通讯社 | 江咏琪